智能大棚的基本功能
智能大棚是一種集約化、技術化的農業種植方式。與傳統種植相比,溫室種植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小,通過人工干預可以為作物生長創造更適宜的環境。它不光可以實現機械化種植作業,而且可以較大地解放生產力,提高生產效率。然而,反季節種植需要較高的溫室溫度、環境濕度和其他參數,那么智能大棚的基本功能有哪些呢?
1、光強調節
當傳感器接收到的光通量較高時,表明溫室內的光強過高,可能導致作物脫水。需要調整室內遮陽系統,打開室內遮陽簾。當光通量較小時,表明溫室內的光強不足。因此,有必要增加燈光亮度并關閉溫室的遮陽系統,以獲得足夠的室內光線。
2、二氧化碳濃度的調節
二氧化碳濃度是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。碳的積累會影響農作物的質量。當傳感器指示溫室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時,系統可以打開排氣扇將多余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室外。當傳感器顯示值過低時,二氧化碳噴嘴會自動打開,及時補充室內二氧化碳含量。
3、溫度調節
當溫度傳感器顯示內智能大棚溫度過高時,系統會自動啟動制冷設備,避免溫度過高導致作物脫水。當溫度顯示較低時,可以打開空調和其他加熱設備,以提高室內溫度,恢復作物的光合作用活性。
4、濕度調節
水分是影響作物正常生長的重要因素之一。當室內傳感器顯示濕度較高時,系統需要打開排氣扇。同時,應根據溫度超標的程度控制排風扇的轉速,以避免植物根系腐爛。當傳感器值過低時,要打開加濕器或灌溉系統,以便作物能夠充分吸收水分。
上一條: 溫室工程施工建設的防雨措施
下一條: 如何確保薄膜溫室每天的光照時間